英国首相布朗在上海赞赏中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中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受到了英国首相布朗的赞赏。在成功访问北京之后,1月19日,英国首相布朗访问上海,与上海市市长韩正见证了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崇明东滩生态城”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项目设计、实施和融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
该谅解备忘录由上海实业集团、同济大学、奥雅纳公司、汇丰银行、SDCL五方共同签署。中英将合作成立“东滩研究院”,为生态城市开发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东滩生态城位于上海崇明岛东滩。2001年,上海市政府将崇明岛定位为生态岛,明确崇明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空间。东滩生态城启动区域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将由3个小型城镇组成,最大承载8万人口,人均绿化率达到27平方米,建设周期将分阶段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启动的前期项目包括现代生态农业和国家湿地公园。2005年11月,上海实业集团与奥雅纳公司分别代表中英双方签署了东滩生态城规划项目,此后,东滩生态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未来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规划与项目”。
布朗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非常赞赏。布朗表示,中英两国在崇明东滩合作进行生态城建设项目,将使东滩成为全球第一个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这一项目显示,英国和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环保事业的领跑者。
据布朗介绍,英国政府打算在2020年之前在英国本土建成10个生态城,第一个是泰晤士河谷,崇明东滩将与英国泰晤士河谷紧密联系。英国将通过崇明生态城项目对华转让环保技术,使它能影响到东滩之外的中国更广大地区,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崇明生态城项目的建设是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之一,作为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崇明生态城项目的成功将会为我国其他地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宝贵经验,也有利于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此次英国与中国合作建设生态城并对中国转让环保技术,也反映了英国对中国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这会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两国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促进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节能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中国的能源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节能降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节能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1月15日,世界银行首席能源专家鲍勃•泰勒表示,为大幅减少能源浪费现象和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对企业根本利益有吸引力的方式而付出的十年努力已开始在中国取得成效。目前,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费而达到节省资金目的为主营业务的能源管理公司数量已从1998年的3家增加到如今的至少100家。很多能源管理公司代表本周将会聚北京,对节能产业进行总结。该产业于2006-2007年间所节省的能源量相当于法国在这两年中所消耗的能源总量。
中国节能产业始于1998年由投资总额为1.51亿美元的中国节能项目在山东、辽宁和北京组建的三家能源管理公司。该项目融资方包括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欧洲委员会。2006年,约有100家能源管理公司在16个省份资助实施了400多个节能项目,总投资达2.8亿美元。泰勒表示,随着2007年能源管理公司的迅速发展,2007年的投资水平可能达到5.6亿美元。根据近期对这些项目进行的一项评价,2005和2006年启动实施的项目有望节约相当于1800万吨和21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超出了原有目标“好几倍”。
展望未来,中国产能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近期发布的《中国与世界银行:推动创新的伙伴关系》报告称,今后3-5年内,能源管理公司的新增节能投资可能会达到10亿美元,并在其所资助项目的周期内取得相当于7000-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效益。
能源管理公司采用创新型能源绩效合同资助能够节约燃料或电力成本的节能项目。此类项目包括锅炉改造、燃烧系统技术升级、炉窑改造、废热或废气回收利用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改造革新以及灯泡置换等内容。
相信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以及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实现节能数量目标的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资料来源:搜狐网、世界银行,新浪财经,中国能源网等)